
(張振山團隊對先天殿開展常規(guī)檢查)
6月15日上午,古建筑技師張振山帶領團隊對伏羲廟古建筑開展常規(guī)檢查,此次檢查的重點是先天殿屋面和部分老化糟朽的木質構件。只見他身手敏捷地爬上腳手架,仔細檢查著先天殿北面大木、檐口等部位,并采集了部分存在病害構件的圖像、材質信息。
為喜迎今年公祭伏羲大典的到來,張老師從年初就開始為伏羲廟保護修繕做前期準備工作。3月,他在老家陪伴父親走過最后的時光后,沒有片刻休息,只身前往山西代縣、陜西臨潼尋找適合修補伏羲廟地面的青磚。因伏羲廟地面青磚對材料和鋪設工藝有著嚴格要求,先天殿月臺用最高規(guī)格尺七方磚“十”字細墁,刷三道桐油;主通道用尺四丁磚細墁,次甬道采用尺二方磚“磨面十字縫”做法,普通院落用尺二方磚糙墁。無論作業(yè)面大小,張老師都會秉承古建筑傳統(tǒng)技藝,以精益求精地態(tài)度對待每一處修繕。
他與天水的結緣起自伏羲廟,2008年起就多次參與伏羲廟的保護修繕工作。14年的光景里,他漸漸對天水這座城市與伏羲廟有了更多的認識與感情,是大家公認的木作技藝高手。

(張振山為天水民俗博物館作《傳統(tǒng)木飾墊染技藝》專題講座)
張振山老師師從北京房修二公司古建處木作名師郭夢喜先生,先后參與過北京故宮、鼓樓、東四清真寺部分修繕工程,以及青海、內蒙和甘肅多處古建筑工程,具有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和人生閱歷。2016年,張老師成立了“北京市張振山古建木作首席技師工作室”,這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市級的古建工作室。
張振山老師做事勤快,腳踏實地,精進木作技藝,敢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樂于分享知識,傳道授業(yè),有職業(yè)操守,為人寬厚。內心的熱愛讓他在古建筑領域孜孜以求三十余年,在伏羲廟的保護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和《北京日報》《首都建筑報》《北京人才報》等媒體都對其給予了宣傳報道。2018年,他獲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貼技師”榮譽。

(張振山為天水市秦州區(qū)西關古城照壁繪圖)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