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水利譜華章”系列報道之二
武山40萬百姓吃上了甘甜的自來水
(2015年,東雙環(huán)家接通自來水)
自家里接上了自來水,東雙環(huán)感覺自己一下子年輕好幾歲,一天忙出忙進,把家里收拾的一塵不染,全家人的衣服這些隔天就淘洗一次。因為自嫁到高樓鄉(xiāng)斗敵村30年來她一直為水發(fā)愁,吃水要去村外的溝道里挑水,路既遠,而且水還不好喝。九十年代政府資助,家家中建起了水窖,解決了吃水難題。但遇上干旱年份,水窖干枯,還得到幾公里外的山溝拉水吃,一箱水70元錢,洗菜水留著洗鍋、飲牲口,洗衣服只能等天下雨,省著吃也只能維持20天。2015年,西北部農村供水工程全面竣工通水,東雙環(huán)家蓋起了二層小洋樓,新建了浴室,廚房中安裝了洗菜池,房頂架起了太陽能熱水器。村中有能力的農戶紛紛效仿,在當地興起了“廚房革命”。
(西南山區(qū)水廠 水源地)
截止目前,武山建成農村供水工程159處,其中千噸萬人水廠達10座,鋪設各類管道2.8萬公里,全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344個行政村9.12萬戶40.75萬人吃上了甘甜衛(wèi)生的自來水。
("121"集雨水窖(資料圖片))
(山泉邊等水的群眾(資料))
武山縣農村飲水從人背畜馱到修建“121”集雨水窖、再到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自來水進農家,不僅解決了飲水難題,解放了勞動力,有了水、農村生產生活面貌得到徹底改變。
(南部水廠)
2013年,被譽為武山縣“南水北調”的南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竣工,在這座現代化的自來水廠,通過引水樞紐工程截流,原先略帶渾濁的溪水先進入“車間”,經絮凝、氣浮、沉淀、過濾、加氯等多道工序后分三路提灌上山,輸水管網翻山鉆溝,將甜水送入家家戶戶,南部7個鄉(xiāng)鎮(zhèn)的10萬農民坐在家中喝上自來水。通水當天,四門鎮(zhèn)硬彎村張六大爺用顫巍巍的手扭開水龍頭,看著嘩嘩流淌的自來水時,老人激動地說“黨的政策就是好,我們和城里人一樣,吃的是自來水,走的是水泥路”。
(入戶核查供水情況)
2018年,武山縣將貧困村自來水入戶通水作為硬指標,強力推進,先后8次配出技術人員,進村入戶,核查用水現狀、尋找水源、編制施工方案。
楊河鎮(zhèn)的元固堆村,四門鎮(zhèn)的杠頭村、麥歌山村,榆盤鎮(zhèn)的說法臺村,咀頭鄉(xiāng)的盧子坪村、謝家窯村,沿安鄉(xiāng)黑貓山、畫匠溝村,這些村莊平均海拔均超過2100米,地處偏遠山區(qū),居住分散,水源奇缺。大村不超過百戶,小村只有7戶。但是,縣水務局技術員補漏一村一戶,全部摸底。
(鋪設供水管道)
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決不讓一家貧困戶沒水吃。為了讓這些邊遠高山區(qū)群眾吃上安全水,武山縣委、縣政府多方籌措資金,提出了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的辦法解決貧困自然村飲水安全難題,并逐村列出項目建設清單、明確建設內容、完成時限、責任領導和責任人員,實行清單式管理、掛牌銷號,督促施工單位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倒排工期、加快進度。
(脫貧攻堅誓師大會)
為了趕在當年9月底前高質量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啟動了全縣“農村飲水安全百日大會戰(zhàn)”?h水務局召開脫貧攻堅安全飲水保障誓師大會,提出舉全局之力,以敢死拼命的精神沖鋒在前,發(fā)起背水一戰(zhàn)的“總攻”,全面解決飲水安全“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確保鄉(xiāng)不漏村、村不漏戶,讓老百姓吃上安全衛(wèi)生的放心水。
(自來水管道鋪到家門口高興)
2019年春節(jié)過后,130多個施工班組,90多臺機械車輛各就各位,投入工程建設中。管材運輸、質量監(jiān)督、工程進度核查、技術指導層層跟進。各鄉(xiāng)鎮(zhèn)、各相關部門按照項目建設計劃,主動作為,協(xié)作配合,倒排工期,統(tǒng)籌實施主體工程和入戶工程,同步開展水廠建設、主管網鋪設、入戶管網施工,確保工程建設按時限要求加快推進。
(齊心協(xié)力保供水)
四門鎮(zhèn)韓山村位于四門、城關、龍臺三鄉(xiāng)鎮(zhèn)交界地帶,是建檔立卡精準扶貧重點貧困村之一,由于山高坡陡,地質條件復雜、投資過大,一直沒列入飲水安全工程項目村。精準扶貧號角奏響后,縣水務局以特事特辦的原則選配技術人員,勘察地形、制定了在海拔1700米的四門窯兒村修建水源工程,采用640米高揚程機泵將水輸送到海拔2230米韓山高位水池后再派水入戶。工程確定后,群眾積極投工投勞,不到20天就完成入戶管線鋪設及水表、檢查井等設施的安裝。
(榆盤四寺灣村梁改兒吃上自來水)
榆盤鎮(zhèn)四寺灣村的梁改兒說,“擔水、背水,讓女人吃盡了苦頭,現在黨的政策就是好,陡坡地變成水平梯田、羊腸小道變成水泥路、如今把自來水接到灶臺上,這才叫個幸福”。
咀頭鄉(xiāng)謝家窯是個僅有28戶人家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去年6月初吃上了自來水。當甘甜清冽的自來水從水龍頭中噴涌而出時,73歲的李孝白大叔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說“感謝黨、感謝政府,山溝里背水的苦日子終于熬到了頭,水泥路修到家門口、自來水接到庭院,圓了幾代人吃水夢”。通水的當天,全村群眾像過年一樣,家家戶戶燃放鞭炮迎接通水。
(水質檢測)
(水質檢測培訓)
如今,在武山大地,一座座新建的水廠猶如一顆顆棋子,置身于鄉(xiāng)鎮(zhèn)村莊的山溝梁卯,將一股股甘甜清冽的自來水通過管網翻山鉆溝,輸送到干涸的村莊農戶,潤澤著一張張笑臉和心田。昔日用洗菜水飲牛的農戶,如今家中都新蓋了浴室,廚房中安裝了洗菜池,房頂架起了太陽能熱水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不僅解決了當地群眾飲水不安全、自來水到戶難的問題,在不少農村還出現“水龍頭革命”、“廚房革命”,極大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fā)展,極大的提升了幸福指數。
(西北部水廠 )
(水廠機泵站調試)
(家里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