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甘谷脊獸作品廣布于陜、甘、寧、青、新等省區(qū)的名山寺觀及旅游景區(qū)等建筑。甘谷大像山、天水麥積山、仙人崖、石門、凈土寺、南郭寺、卦臺山、伏羲廟、玉泉觀;秦安泰山廟,武山水簾洞、花巖崖、張川連五清真寺、清水石洞山;通渭太白、鳳龍山、會寧鐵木山、城隍廟;榆中興隆山,白銀何橋山,蘭州道教協(xié)會、光輝布料商廈;陜西岐山孔廟,成縣杜甫草 堂、雞山、西和朝陽觀、城隍廟、隴縣財神廟;寧夏西吉佛法寺,青海格爾木公園、新疆伊犁公園等,皆有甘谷脊獸。河南的一些市縣的廟堂,亦有甘谷脊獸飾于屋頂。永安村那坡自然村有戶60家,受張氏脊獸世家的影響,其中的20戶有脊獸作坊,是脊獸專業(yè)戶(圖2)。

圖2 榮譽證書
甘谷“張大獸”古建筑琉璃制品公司現(xiàn)在生產(chǎn)的琉璃龍吻,魚吻獸,魚龍獸,利龍獸,龍頭,登天龍,滾龍,三、五把獸,寶瓶,金獅跑脊,鳳凰展翅,錦上添花,仙鶴延年,金魚戲蓮,蓮生貴子,月宮玉兔等,造型奇異,工藝精湛,色彩絢麗,質(zhì)地優(yōu)良。特別是張氏風格的蛟龍?zhí)ぴ、孔雀戲牡丹、鴛鴦鬧蓮等制品,在西北脊獸行業(yè)中,以工藝獨特而供不應(yīng)求,F(xiàn)在甘谷的脊獸生產(chǎn)品種繁多,風格多樣,推陳出新,譽滿華夏(圖3)。

圖3 甘谷“張大獸”脊獸作品
(馬新建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