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層當做最好的課堂把群眾當做最好的老師
——全省新聞戰(zhàn)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視頻動員會議記者編輯發(fā)言摘登
編者按基層一線是新聞工作的源頭活水,蘊藏著最鮮活、最豐富的新聞資源。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做好新聞宣傳的不變法則和永恒主題。全省新聞戰(zhàn)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視頻動員會議,對全省新聞戰(zhàn)線開展這一活動進行安排部署,4位來自新聞采編一線的記者編輯暢談了各自的體會和感想。本報摘登他們的發(fā)言,希望對全省廣大新聞工作者有所啟發(fā)。
讓我們邁開雙腿,到基層一線去,聽群眾心聲,寫精彩文章。
做一名無愧于人民的新聞工作者
甘肅廣電總臺廣播新聞中心記者 王成梧
新聞工作離不開群眾,好記者必須扎根基層,好的新聞作品必須替群眾說話、說群眾的話,離開了這些,新聞工作猶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不僅失去了色彩,也丟掉了初衷。
基層蘊含大量新聞線索,是新聞的富礦,群眾中有大量鮮活、感人、生動的故事,大多是很好的新聞素材。來自基層的新聞鮮活、生動,富有感染力,基層磨礪記者意志、體現記者價值。不管是在隴南的大山里,還是在舟曲泥石流災害現場,我和我的同行們頂著烈日采訪、通宵達旦寫稿、廢寢忘食工作,但是沒有人喊苦喊累,因為那是我們的使命,是記者的責任。每一個經歷過這些大事件的記者,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鍛煉和磨礪,就像戰(zhàn)士沖鋒在戰(zhàn)場上一樣,新聞發(fā)生的地方就是記者們義無反顧的戰(zhàn)場。
在基層采訪,和各行各業(yè)、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不僅鍛煉記者的采訪能力和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和不同的人接觸的過程中,會不斷影響和改變我們自己的價值觀。讓我們在火熱的生活中歷練自己,從社會實踐的豐厚土壤中獲取養(yǎng)料養(yǎng)分,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創(chuàng)造中汲取智慧力量,以卓有成效的新聞宣傳工作,做一名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合格新聞工作者。
深入基層一線 搶抓鮮活新聞
甘肅日報文教部記者 宜秀萍
“走基層”是黨報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特別是最近幾年,甘肅日報在推進黨報創(chuàng)新過程中,始終把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增強新聞的鮮活性當作重要的突破口,要求記者到基層一線抓鮮活的新聞,面向最低處,關注最細處,展現最實處,使報紙的面貌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中宣部等5部門召開“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視頻會議后,甘肅日報立即開設了“來自基層的報道”專欄,連續(xù)以“短、新、實”的風格報道一線新聞。我和同事們分別奔赴基層一線,將高溫下的建筑工地、情系學子的草原郵遞員、熱心腸的樓院長、為農民服務的老村醫(yī)等,以群眾能看得明白、讀得進去的語言,呈現在讀者面前。這一股股清新之風,既是甘肅日報“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開啟的序幕,也是黨報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傳承與發(fā)揚。
回顧自己16年的采編工作經歷,有一個最大的感受,那就是,采訪時越深入基層,與群眾貼得越近,能掌握到的素材就越豐富,構思時的思路就更清晰,寫稿時自然也就能得心應手,筆下的人物和事件就越鮮活生動!白呋鶎、轉作風、改文風”是對每一位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應該成為每一位新聞工作者的自覺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名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的記者。
讓群眾成為新聞節(jié)目的真正主角
甘肅廣電總臺電視新聞中心主任記者 劉永輝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是現階段中宣部對新聞工作者指明的行動指南。它明確提醒大家時刻莫忘從事新聞工作是“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讓平日浮在面上、忙于“跑場子”、迷失了采訪方向的一些記者們如聞春雷,使大家的頭腦從浮躁、迷茫中又回歸清醒。
對此,我有三點認識:走下去,是記者從事新聞采訪的基本方向。記者走下去了,廣大群眾需要、基層需要、媒體需要。因為只有走下去,才離事實最近,離真相最近。多走基層才能轉作風。當記者要做群眾的貼心人和自己人,千萬別讓群眾把記者當做大干部敬而遠之。作風決定文風,好作品來自群眾,改進文風必須走進基層。
在采訪中,我要將鏡頭和話筒對準基層、對準百姓,語言表達上不斷追求樸實鮮活、簡潔明了,也就是多講“人話”和心里話,少拉官腔、少喊口號和假話、套話。以現場報道、記者體驗、記者調查、記者觀察、記者日記、記者感言等創(chuàng)新的方式方法,全面反映基層的人、事、情。老記者、資深記者更要帶頭“走”、帶頭“轉”、帶頭“改”。特別是要經常深入到老、少、邊、窮地區(qū)和災區(qū)采訪,讓人民群眾成為新聞節(jié)目中真正的主角。
都市報更要編好來自基層的新聞
蘭州晨報出版中心責任編輯 王永祥
作為一名都市報的責任編輯,我時常在問自己:怎樣選新聞,怎樣編排好版面,讓報紙能夠真實反映百姓心聲,受到讀者歡迎?新聞戰(zhàn)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給我們指明了努力方向。
作為一名編輯,雖然大多數時候值守在報社,不能像記者那樣有機會常常走到基層,深入一線,切身體驗基層干部群眾的偉大實踐和生動創(chuàng)造。但同樣要“接地氣”,心向基層,牢牢把握時代脈搏;轉變作風,多向群眾學習,時刻關注和了解基層動態(tài);改進版面編排手段和語言,讓來自基層的新聞“唱主角”。
天天在電腦上制作的一塊塊版面,是立體的、鮮活的,是有感情和生命的。作為一名編輯,必須胸懷對基層、對群眾的真摯熱愛,用心去制作散發(fā)泥土芳香、飽含質樸情感的版面,讓她富有創(chuàng)造力、生命力。
當我們還在為抓不到好新聞而著急時,我想說:到基層去,到一線去!當我們還在為編排不出好的版面煩悶時,我想說:把心貼向基層,把目光投向基層!基層一線是新聞工作的源頭活水,是新聞素材的沃土富礦,也是新聞工作者成長的大課堂。我想說:我愿意把一塊塊版面視作寶貴的耕地,努力去“接地氣”,用心耕種好這塊豐沃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