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金國。 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10月25日,中紀委召開十八屆四次全會,劉金國當選中紀委常委、副書記。
這位59歲的新任中紀委副書記履歷扎實,他的清廉做派和接地氣的行事風格也頗受關(guān)注。
《法制晚報》記者探訪其在河北昌黎縣小港村的老家,發(fā)現(xiàn)其母仍在舊屋居住,兄弟姐妹仍以務農(nóng)為生,他明確表示不會暗地里“關(guān)照”家人,并告知:“你們都別怨我,我誰都不管!
同村村民,他也仍舊保持“不近人情”的執(zhí)著,有村民直言“金國耿直得邪乎!”
據(jù)悉,劉金國每次回老家,都會讓司機將車?吭诖逋獾穆飞,再步行進村回家。
弟弟:為20元還價指望賣貉子皮過年
小港(當?shù)厝俗x作“甲”)村,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新集鎮(zhèn)。到了昌黎縣城,仍需要開車40多分鐘才能進到村子里。
早上9點,村民劉金平約了本村的收皮人到家中談價格,今天他想賣掉去年積攢的80多張貉子皮。
正趕上秋收結(jié)束后略閑的時節(jié),家中的玉米已經(jīng)收割完畢,這是過年前的一筆“大收入”。
穿黑衣的收皮人進到家門,穿過屋內(nèi)廚房直達后院,看完劉金平的貉子皮后,只開出280元一張的價格。
“我要價300元一張,但收皮的只給280元。”劉金平站在炕邊嘆一口氣,皺眉說道:“給的價格太低了,眼看著快過年了,想指望賣個好價錢,攢個幾萬塊錢補貼家用過個好年。”
在幾番討價還價之后,買賣雙方都不愿讓步,交易失敗。
“其實要是能給到290元我也勉強賣掉算了!眲⒔鹌讲紳M紋路的粗糙雙手交疊放在胸前,一件落滿灰塵、破舊皺巴的黑色外套罩在軍綠色的薄衫外。
這位皮膚黝黑,正因貉子皮20元差價而犯愁的樸實農(nóng)民,是前幾日中紀委新上任副書記劉金國的親弟弟。
小港村53號,一處灰磚砌成的平房,簡易的鐵質(zhì)小門已經(jīng)開始有生銹的痕跡,門口一把小木凳依靠墻邊,屋門口一塊小院清掃得很干凈。和村內(nèi)其他家一樣,屋頂上放著2大筐收割下來的玉米棒子,這便是劉金國在河北昌黎小港村的老家。
劉家兄妹六人。大姐劉金鳳,二弟劉金國,三弟劉金平,四弟劉金寬,五妹劉金燕,六妹劉金榮。家中除劉金國從政外,其余兄弟姐妹仍靠務農(nóng)為生。
如今老屋中居住著他83歲的老母親陳惠英、弟弟劉金平夫妻共三人。聽聞《法制晚報》記者想采訪關(guān)于兒子劉金國的事,陳惠英端出熱茶,捧出自家種的花生:“兒子就是調(diào)動了一下工作,沒什么大不了的!
老人向記者介紹,丈夫比自己大三歲,67歲那年過世了,好在子女都很孝順,日子和和順順的。老人說,兒子劉金國小時候念書沒讓家里操過心,現(xiàn)在在北京工作繁忙,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回一次家,但經(jīng)常會打來電話噓寒問暖,“今年春節(jié),他還買了十幾袋餃子和十斤肉回來過年!
陳惠英老人現(xiàn)在居住的老房子是1987年蓋的,進屋就是廚房,她的臥室在左側(cè),屋內(nèi)的紅色柜子已經(jīng)用了幾十年,靠墻略矮一點的淺黃色柜子上擺放著十幾張家里人的照片,靠窗的炕上鋪著泛舊的被單,屋里唯一的電器,是一臺略顯土氣的老舊電視機?看驳奈恢糜幸慌_縫紉機,老人說,很久都不用了,眼睛現(xiàn)在不如以前了。
據(jù)悉,劉金國曾將母親接到北京的家中居住,希望她能享享兒孫福,但老人家小住一段時間后執(zhí)意要回河北老家。她向記者回憶在北京的生活時,連說了三個“呆不住”。
“還是農(nóng)村老家好,出門都是熟人,我不識字,去了北京電梯不會按,到超市找不到門出去。在小港村有孩子們在身邊照顧著,鄰里鄰居有什么事兒也都幫忙招呼!
“冷對”家人:你們都別怨我,我誰都不管
劉金國于1955年4月出生在河北最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2000年時任河北省公安廳副廳長的劉金國在人民大會堂的事跡報告會上曾說:我是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我對老百姓懷有深厚的感情。
陳惠英老人說,家里并不富裕,幾兄妹都靠務農(nóng)為生,人均大約兩畝地。劉金國明確表示不會暗地里“關(guān)照”家人:“你們都別怨我,我誰都不管!
陳惠英老人告訴記者,劉金國在北京安家買房時也沒什么錢,老家的兄弟姐妹更是湊不出錢幫其分擔,最后是貸款40萬元,通過每月還貸才解決的。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劉金國的妻子長期是臨時工,從未動用丈夫的關(guān)系幫其疏通。對此,陳惠英老人評價自己的兒媳稱:“這也是應該的,她是個好媳婦,愛干凈理解人,一直幫著金國操持家里事務,以前還想請保姆照顧我,但我拒絕了!
除了家人,劉金國對村里的老鄉(xiāng)“不近人情”在小港村是出了名的。
當《法制晚報》記者找到63歲的劉志和時,他正和妻子陳淑菊在地里收玉米稈,家中20多畝的玉米棒子早已完成秋收,身后一輛藍色三輪車扎扎實實地裝滿一車的玉米稈。
說起劉金國的“不講情分”,高中同學劉志和透露,他的父親劉興輔是一名教師,曾想找劉金國托個人情幫忙辦離休手續(xù),但被告知:我說了不算,跟政策條件不符合的我辦不了。
“他要求很嚴格,我不怨他,這也說明他正直,不偏私!眲⒅竞瓦告訴記者,劉金國在擔任公社黨委書記期間,曾嚴厲批評上班、開會遲到的人:“要是再來晚,以后都不用來了!”
曾在小港村當過7年村黨支部書記的董瑞林也向記者證實,劉金國是一本正經(jīng)的性格:“村里人都知道,‘走后門’的事不能找他,歪門邪道的事他不會給你辦的,他耿直得邪乎!”
當電話員時雨中奔走為鄰村送信兒
今年79歲的張忠智是劉金國當年的入黨介紹人,他家和劉金國家的老屋僅相距幾十米,張的兒子張守純和劉金國也是初中同學。
據(jù)這位老支書介紹,劉金國年輕時曾當電話員,工作很認真負責。有一次村邊的灤河發(fā)大水,劉金國負責打電話通知各村撤離。當時下著大雨,北房子村的電話接不通,劉金國愣是冒著大雨,跑了二里地給村民送信兒。
他告訴記者,當村支書時還叮囑過年輕的劉金國:“金國啊,你人年輕,工作要踏實,升官了也不能忘本!崩先嘶貞浧甬斈甑那榫昂苁羌樱贸鲆化B曾經(jīng)為劉金國編寫的順口溜:小港村的劉金國,從來辦事不為我。公正廉潔始終如一,工作認真有負責。心底無私人贊揚,此人有才又有德。贊揚聲中找差距,要求自己更嚴格。大家學你怎么辦?成了人生加油站。同志超越我提速,只有向前再向前!
不同于張忠智和劉金國的“老交情”,62歲村民李艷中多年前和劉金國只有過一次接觸,但讓他印象深刻。
李艷中腿腳不好,有一只腿安裝了假肢,行動不是很方便,當時他正要從小港村趕到昌黎辦事,時任昌黎縣委組織部長的劉金國也要從老家回縣城。上車前他看見李艷中沒買到票,就主動把票給了李,讓他早點上車,自己又重新去排隊買票。
記者在村內(nèi)走訪時,聽到一個有趣的故事。有村民的朋友曾到劉金國北京的家中做客,但去了之后很驚訝,日常飯菜是喝小米粥,家具陳舊,完全沒有“當大官”的樣子!奥牭降臅r候我們都不敢相信呢,做官都做到北京了還這么簡樸!币晃淮迕裣蛴浾哒f道。
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劉金國每次回老家,都會讓司機將車?吭诖逋獾穆飞,再步行進村回家!皳(jù)說是怕車開到家門口影響不好!币晃淮迕窀嬖V記者。
村民抱怨“沒沾光”母親回應:不走正道就不中
小港村村民大多依靠種植玉米為生,但因為土地條件限制,一年只能種一茬,4月底播種,9、10月秋收,用當?shù)厝说脑捳f是“靠天吃飯”,因此,全村的生活條件并不算特別好。
直到現(xiàn)在,小港村也沒有通自來水,村民們大多靠打井取水。此外,村里的道路也不平整,多為2米寬的土路。
2年前的大水將村旁灤河的木橋沖毀,通行不便,很多住在河東的村民的田地在河西,往返勞作很費事。
在一些村民看來,村里出了劉金國這么大的官,但是村子里并未因此沾到光,要是能打打招呼幫著把村里多建點路、修點橋就好了。
對此,劉金國的母親陳惠英老人說道:“這樣的話我聽了也不會生氣,兒子有兒子的難處,他是個按規(guī)矩辦事的人。做工作肯定要承受被罵的風險,被罵了說明在做工作,不被罵還不好。很多事并不是他說了算,都實打?qū)嵉木托,實事求是地做事。人還是要走正道,不走正道就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