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疫”先鋒,最美逆行者
——天水三院蘇建建援鄂記(三)

2020年2月24日,這是我院感染管理科醫(yī)生蘇建建赴武漢參與醫(yī)療救援的第8天。8天來,作為一名感控醫(yī)生,他和其他感控組成員從醫(yī)院感控流程的設計、優(yōu)化到與醫(yī)務人員密切相關的一系列防范標識的設立;從培訓醫(yī)務人員正確、規(guī)范穿脫防護服到層層穿上隔離衣、防護服入艙指導醫(yī)務人員做好感控細節(jié),做了事無巨細的工作,為每一名患者和醫(yī)護人員筑起一道道預防感染、守護生命的安全屏障。
正如蘇建建自己所說,他不是一個人去馳援武漢,單位領導、同事十分關心他在武漢的情況,他的父母、親人、朋友、同學時時在關注著他的消息,為了不打擾他工作,微信留言是大家為他加油鼓勁的方式,“小蘇,我們支持你,你是最棒的,加油!”“建建,辛苦了,一定多保重,平安歸來……”一句句樸素平實的語言都是給予他抗擊疫情的力量。蘇建建為了不讓大家擔心,每天會在工作之余抽空給我們發(fā)來他的工作日記,報一聲平安。當我看到圖片上他的耳朵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傷痕,我似乎隔著屏幕感到了疼痛。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加油我們的戰(zhàn)“疫”先鋒,最美逆行者!
下面,就讓我們繼續(xù)從他發(fā)來的戰(zhàn)“疫”日記中感受他平凡而又偉大的戰(zhàn)“疫”故事。

2020年2月20日
子夜出艙
溫暖的陽光穿梭于微塵,浸潤著武漢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為它掃去被新冠病毒肆虐的陰霾。幾天來,有關疫情防控的好消息不斷傳來,全國各地確診病例數銳減,返程復工交通恢復,人流增加,這些信息也像暖陽一般灑進我們心里。但武漢作為重點疫區(qū),防控工作雖取得積極成效,形勢依舊非常嚴峻。
今天是來到武漢的第5天,疫情防控工作照例在緊張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前幾天,我們帶領每位醫(yī)護人員熟悉出入艙的流程,強化了重要標識,以及和各方協調物資的供應。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細節(jié),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和懈怠。
今天,我們參加了李六億教授的培訓交流會,下午我們接收了“新冠患者”。為了讓每位隊員能夠安全歸返,我同隊里的感控組長一起入艙,督查每位艙內醫(yī)務人員的個人習慣。所幸,在病區(qū),每個人都很好地完成了。6時許,病人進入我們所在的病室,我主動給每位患者打了熱水,收到了一句句“白衣天使,謝謝您!”的感謝話語。我的內心便激昂澎湃,我們人文關懷的舉動會給予每位患者很好的信心。至這班次人員出艙,我在第二脫衣區(qū)督查每位出艙醫(yī)務人員的脫衣流程,并給他們予以一些技巧性的指導,以便于更好更安全的脫衣,指導他們打包處理脫衣產生的醫(yī)療廢物。待最后一個人脫完,我才進入自己的脫衣流程。出艙后,本以為剛9點多,然而我查看時間才發(fā)現已是子夜,真是忙起來都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
抗擊新冠肺炎戰(zhàn)疫越到吃勁的時候,越要沉下心來,嚴格落實工作的方方面面。疫情感染防控是打贏疫情阻擊戰(zhà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絲毫的疏忽大意可能引起嚴重的后果,前期所有的努力也許都會付之東流,我深知,這條路還未走完,任重而道遠。

2020年2月21日
偶遇突發(fā)事件,有驚無險
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凌晨3點上床,早上7點拖著疲憊的身體只身一人從酒店出發(fā),下午5點返回酒店,推開房門的瞬間,緊繃的身體和神經才會有些許松弛。
今天是入艙的第2天,隊中還有許多人員未入艙,我作為感控小組成員要入艙督導大家,留意是否有因誤觸、誤碰等給感染增加風險的動作存在,出艙脫隔離衣、防護服、帽子、護目鏡面屏等操作是否規(guī)范,每個脫衣區(qū)的醫(yī)廢如何傳遞,醫(yī)廢袋子該如何打結等等。為了讓每一位成員熟悉這些流程,我與感控組的兩名老師例班輪流入艙,出艙。在每個區(qū)域都重點強調操作規(guī)程,制定了每個區(qū)域的各種制度,如消毒、醫(yī)廢處置、泡好的護目鏡的傳遞、清潔區(qū)的垃圾如何傳遞處置等。我在帶領各位隊員出艙時都會反復強調做什么,該怎么做,怎樣做更好等等。
上午10時許,出現一個突發(fā)事件,一名患者家屬從醫(yī)務人員專用通道進入了我們的潔凈區(qū),發(fā)現這個事件,我立馬聯系所在醫(yī)院的感控負責人,要求他們給我們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并叮囑她這種情況決不能再發(fā)生第二次,然后便展開積極的應對工作,用含氯消毒液拖掃過道及電梯等候區(qū)域,并及時開窗通風,遇到這種情形是始料不及的。我們便決定每位人員進去后一定要關門,必須在流程上優(yōu)化。通過這些情況,我深刻認識到感染管理任務的艱巨性,復雜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的重要性,但好在我們能經得住考驗,圓滿完成了這幾天的任務。

一直想著今日的工作,回過神來才發(fā)現,盆里的洗腳水早已涼透,腳上也不知何時被蹭掉了一大塊皮,血和襪子粘在一起,撕下來時有點痛。白日里只忙著工作和奔波,有時因為和隊員討論工作而忘了吃飯,想著我們的感染防控工作還有哪些需要完善,流程怎樣做才能更好更規(guī)范,才能最大限度保護患者和醫(yī)護人員。飯吃的快點,能閉目養(yǎng)神幾分鐘已經是最大的奢侈,所以身體上這些疼痛在工作中忙碌不迭的時候倒不覺得有什么,這會兒閑下來了才覺得疼得有些強烈。
下午6時許,先瞇上一陣兒,待會兒出發(fā)去醫(yī)院,做好深夜到第二天晌午工作的準備。

2020年2月22日
秉持初心,勇擔責任
定點收治醫(yī)院是如何組建的?在里面,工作該如何開展?穿上防護服能喝水嗎?想上衛(wèi)生間怎么辦?幾天前,伴隨著滿腦子的疑問,我踏上了援鄂征程。
轉瞬間,已是援鄂第七日,入艙第三天。從昨天12點準備至今日凌晨6點,我已連續(xù)跟進兩批出艙人員,出艙脫衣、脫衣區(qū)廢物處置,別人一次進出艙,我卻是兩次。工作一直在緊張且持續(xù)不斷的進行。在凌晨1點,我隨同接班人員入艙,隨后便與交班人員出艙,在凌晨4點又重復進行。入艙前檢查每位入艙人員穿衣順序是否規(guī)范,是否方便后面的脫衣流程;出艙時,在每一脫衣區(qū)逐步指導醫(yī)廢的傳遞,已消好的護目鏡的傳遞,逐次指導每間脫衣區(qū)脫衣流程。深夜,本是最疲憊、最困倦的時候,但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續(xù)性讓我不敢有絲毫馬虎,時刻保持專注和清醒。雖然有時候眼皮會打架,但我一直在強調自己,一定要叮囑好大家。
結束忙碌的工作,返回酒店的路上,收到同事的信息:“醫(yī)院官網上發(fā)布了你每天的日記,看到你整日都非常辛苦,我們很掛念你,千萬要照顧好自己,平安歸來……”是的,在這里,工作時間緊,內容多,強度大,工作期間喝不到一滴水,上不了一次廁所也是每天的常事。然而,繁重的工作之下,這里也充滿著脈脈的溫情。給醫(yī)護人員反復強調感控流程之后的那一句“你辛苦了!我們一定會按流程規(guī)范操作,保證自身安全”;為患者遞過生活用品后的那一句“謝謝你,太麻煩您了白衣天使”;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酒店后,志愿者的那一句“抓緊時間休息,生活上的事情我們給你保障”。這一句句樸素平實的語言,在艱難的日子里,無數次給予我溫暖和力量,驅使我不斷前行。
在這場特殊的戰(zhàn)疫,每個人都不是英雄,但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沒有人覺得事不關己,更沒有人臨陣脫逃,每個人都在為這場戰(zhàn)疫貢獻積極力量,在這里,我也將繼續(xù)秉持自己的初心,擔負起應盡的責任,以昂揚的斗志去面對每天的工作,為早日打贏防疫阻擊戰(zhàn)奮斗拼搏。
下午6點還要接班,就先記這些吧。
加油,你是最棒的!

2020年2月23日
家人支持,信心倍增
“沒問題,我馬上去解決”“好,我立即去了解相關情況……”類似這樣的簡單話語仿佛成為了我這段時間的口頭禪。
今天,是入艙的第四天,盡管前期我們在感染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殘余的感控死角亟需發(fā)現,新的感控問題亟待解決,從今日上午九點一直到下午六點,我與感控組長,優(yōu)化了各種消毒記錄表單、職業(yè)暴露處理流程、患者遺體處置流程、醫(yī)療廢物處置流程、各種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使用范圍,簡單修訂了與院方的交接記錄、上報表單。中午接到通知,說是“娘家人”來慰問,一陣噓寒問暖,讓我們感到很親切。下午,我們接到院方通知,我們可能還需在老住院樓重新開啟之前已簡單改造的病區(qū),又一次查看了院方在我們離開后的改造結果,依舊問題很多,我們與院方的直接上級部門對接,要求再次進行改造。完畢,于酒店門口召開感控小組碰頭會,叮囑他們相關表單的填寫方法,還有在督導中應注意的細節(jié)。在具體操作中,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反復斟酌感控制度,一次次修改防范流程,但我發(fā)現在第二脫衣區(qū)脫衣過程中有些細節(jié),醫(yī)廢傳遞及護目鏡傳遞等方面還存在一點問題。我馬上將這些情況匯總下來向相關負責人反映,他們表示立即會采取措施。我深知,我們和時間賽跑,同死神較量,感控工作更是守護生命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容不得絲毫差錯,早發(fā)現、早報告、早解決,才能將潛在的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中,化險為夷。

回到酒店趴在小桌上繼續(xù)邊想邊寫工作中的注意事項,順便多喝點水,緩解一下疼痛,因為長時間吸入二氧化氯、次氯酸產生的氣體,呼吸道十分難受。這時,手機振動起來,都沒來得及看,接起電話才知道是家人打來的,問我現在到底在哪里,我一時竟慌張到不知所措,“我們看到報道你的新聞了”,母親的語言中帶著些許責備。雖然我知道家人早晚會接到這個消息,但結果還是比我預料的來得早,我以為接下來會是一連串的責問,意料之外的是,短暫的沉默之后,家人們一個個都搶著問我的身體是否健康,能不能扛得住,工作累不累,吃的住的習慣不習慣,出入艙次數多不多,與病人接觸不接觸……他們對我來武漢參與醫(yī)療支援表示支持和理解,讓我千萬保護好自己,平平安安回家。
結束與家人的通話,得到他們的理解、關心和支持,我的心里仿佛卸下一塊大石頭一樣輕松。我知道,無論何時,他們都會支持我的決定,默默站在我的身后支持,這更加堅定了我的逆行之路,更加堅定了我打贏這場戰(zhàn)“疫”的信心和決心。
喝完水,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繼續(xù)奮筆疾書。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