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開“罰單” 揮刀斬向應試教育
“新華視點”記者 張曉晶 丁錫國
一年中,30多名校長、副校長被處分,30多所學校被處罰。山東在推進素質教育中,開出幾十張教育“罰單”,顯示了教育部門“與其坐而議,不如起而行”的改革決心。 但是,人們仍在擔心,重罰之后,素質教育能否實現(xiàn)“軟著陸”?
動真格,30多名校長、副校長被處分
9月25日,武城二中、青州二中因違反素質教育規(guī)定而受罰,前者被撤銷省級規(guī)范化學校稱號,后者被全省通報批評。這是山東省教育廳近期開出的又一張教育“罰單”。
去年底以來,山東12所學校被撤銷省級規(guī)范化學校稱號,24所學校被通報批評,兩所學校被暫停招生,3名校長被免職,還有28名校長、副校長、縣教育局負責人受到行政處分。
這些學校之所以受到前所未有的嚴厲處分,是因為違反了山東素質教育規(guī)定。去年底,山東出臺40條中小學辦學規(guī)范,重點規(guī)范課程、課時、作息時間、作業(yè)量和考試評價機制。新政甫一出臺,即遭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懷疑。很多人以為,這次素質教育又是一陣風,等等就會過去。但接下來的事情讓人出乎意料。
2008年2月1日,是“40條”出臺后的寒假第一天,省教育廳相關處室人員組成6路隨機督察小組悄無聲息地奔赴各地市。他們沿著公路,隨機抽檢學校,查學生作息時間表、課程表,與學生和教師交談,足跡遍及46個縣(市、區(qū))70余所中小學校。
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說:“這一路先后看了十幾所學校,我最高興的是看到了一個久違的情景:貼上封條的門窗。6路督察小組看了幾十所學校,只發(fā)現(xiàn)4所學校有違規(guī)行為。”
2月3日,山東實施素質教育規(guī)范辦學后開出第一批“罰單”:對于違規(guī)上課的4所學校進行通報批評,當?shù)卣畬?名校長給予了行政警告處分。這個寒假,以往加班補課之風被剎住,絕大多數(shù)師生過了一個多年罕見的完整假期。
此后,類似的督察組隨時可能出現(xiàn)在違規(guī)學校里。為督促學校規(guī)范辦學,省教育廳開通網上舉報信箱、舉報電話、組成督導組隨時進行暗訪督察。據(jù)山東省教育廳基教處處長關延平介紹,截至目前,山東省教育廳接到反映違規(guī)辦學情況的群眾來電、來信兩萬余件次,根據(jù)舉報線索,省教育廳組織了100多個檢查組,暗訪了4000多所中小學。對違規(guī)行為一經查實,嚴懲不貸。
6月25日,山東高考分數(shù)公布后的第二天,德州二中在學校網站發(fā)布“特大喜訊”,宣稱學校2008年本科軍檢線及藝體雙過線人數(shù)“再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并對高三“考得好”的班級及班主任進行排名。喜訊發(fā)布后的第二天,德州二中被全省通報批評,學校主要負責人受到嚴肅處理。
因為此前,山東為遏制惡性競爭升學率之風,明確禁止各地、各校統(tǒng)計、發(fā)布分數(shù),進行排名競爭;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嚴禁下達升學指標,嚴禁在媒體上宣傳炒作升學率。隨后,又有三地教育局、10所學校被通報批評。
“高壓”之下,山東高中以前那種“白加黑”“五加二”任意延長學習時間的應試之風,初步得到遏制。
治頑癥,用重典
如此大的力度推進素質教育,不僅在山東歷史上從未有過,在全國也很罕見。
提起素質教育,絕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及家長都會頭疼。從上世紀90年代提出推進素質教育以來,文件下了幾十個,但是在許多基層教育行政官員、校長眼里,這些文件政策幾乎都形同廢紙,實際效果和理想目標幾乎南轅北轍。很多省市也相繼出臺素質教育措施,對學生作業(yè)量、睡眠時間做出限定等,但并沒有人去認真執(zhí)行,最終不了了之。中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仍然有增無減,“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的局面難以撼動。
“平心而論,教育部門確實為推行素質教育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付出努力卻沒有達到效果,這恰恰是我們應該反思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張志勇說。
“首先應該從教育部門自身找原因!睆堉居抡f,“長期以來,教育部門把素質教育的實施看作是社會的事情,盡管對應試教育痛心疾首,發(fā)了一個文件又一個文件,試圖改變這種局面,但在行動上又表現(xiàn)得無可奈何!
一年來,山東各地教育官員和校長體會最深的是,素質教育喊了十幾年,這回動了真格的。有的校長被給予行政記大過、警告處分,有的甚至被免職;被撤銷省級規(guī)范化稱號的學校,不僅聲譽受損,還有真金白銀的損失,學費標準相應下降,有的學校因此會損失幾百萬元學費收入。
一位被記大過的校長對記者說,開始覺得很委屈。為了讓學校升學率高一些,多年如一日沒日沒夜地干,從來沒休過周末。大家都這樣,誰不加班加點!氨惶幜P對我是當頭一棒,素質教育喊了十幾年,沒想到這次動了真格的。如果大家都遵守規(guī)定同時減負,我舉雙手贊成。”他說。
重罰只是一個方面。山東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從多個方面觸及了應試教育頑疾。比如,改革單純以分數(shù)取人的評價機制,中小學日?荚噷嵭袩o分數(shù)評價,恢復日?荚嚨脑\斷功能;給每個學生建立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對學生的評價更全面、更多元;改革高中招生制度,中考不再只看一次升學考試成績,而是以平常的學科學業(yè)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為依據(jù);在高考改革方面,從去年開始,把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引入高校招生錄取,錄取標準逐步走向多樣化。同時,規(guī)范高中招生秩序,改革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機制,引導地方和學校從拼分數(shù)向拼育人轉變。
教育怎樣走出“GDP誤區(qū)”?
山東自去年底實施素質教育新政以來,學生、家長、教師從不合乎規(guī)律的教育教學行為中慢慢走了出來,素質教育的理念被逐漸接受。然而,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仍在阻礙改革推進。
山東對部分地市教育局長、高中校長的調查表明,40%的局長、校長認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最大阻力和障礙是目前廣泛存在的不科學的教育政績觀。很多校長、老師承認,盡管不公開排名了,但是高考的壓力仍然很大。受傳統(tǒng)思維方式和管理模式影響,應試教育仍處于強勢地位,升學率仍是高中校長最關心的一個指標。
教改一年后,重新樹立科學的教育政績觀顯得尤為迫切。一些教育管理者用前幾年抓經濟GDP的辦法抓教育,層層下達升學指標,以考試成績、名次定獎懲。為了提高升學率,各地各校展開惡性競爭,有的學校每年用于招收高分復讀生的費用就達二三百萬元;有時一個所謂的好學生,會有五六個學校爭。這種分數(shù)至上的政績觀是制約素質教育落實的最大障礙。
另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是,應試教育已經在家長心中扎了根。學校不抓應試、不排名次了,一些家長反倒心里沒有底了。濟南一所高中最近按照素質教育要求取消了快慢分班,但引起部分快班家長的不滿,要求學;謴涂炻嘟虒W。在高考的壓力下,很多城市家長給孩子請家教、上業(yè)余培訓班,出現(xiàn)了校內減負校外補的情況。
有教育專家認為,在素質教育推進的起始階段,山東以高壓態(tài)勢、以行政處罰為手段處理問題,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然而,對不規(guī)范辦學行為長期采取高壓態(tài)勢,終非治本之策,關鍵是優(yōu)化教書育人環(huán)境,打破戴在校長、教師頭上的要分數(shù)、要名次的“緊箍咒”,樹立科學的育人觀和教育政績觀。
“素質教育,是一場深刻的教育變革,涉及到教育領域的一系列改革和利益關系的調整。推進素質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山東通過一年的實踐表明,遏制愈演愈烈的應試之風,使教育回歸育人功能,盡管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是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級政府完全能夠有所作為。”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齊濤說。
新華社濟南12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