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芳菲萬樹花
——天水市逸夫實驗中學創(chuàng)建全省文明單位工作紀實
(下)
本報記者趙蔓
中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會在這個階段形成。當前,教育正處在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現在和今后若干年,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是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的骨干力量,他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和身體心理素質直接關系未來社會的發(fā)展面貌。逸夫中學意識到學校是加強未成年人精神文明的主陣地,多年來他們傾力于學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培養(yǎng)出了一批批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好苗子。
樹人為本,立德為先。逸夫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李強說,學校在認真辦學的同時,十分重視學生的德育建設,學校開展升國旗、國旗下的演講,組織學生觀看展覽、邀請法制副校長、公安干警作法制報告,舉辦專題講座,對新生軍訓,開展節(jié)慶紀念活動,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等諸多學生可以親身參與的德育實踐活動,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高雅的志趣和高尚的情操,激勵他們全面發(fā)展,形成團結友愛、和諧競爭的良好氛圍。
針對當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時代要求,逸夫中學從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入手,通過組織實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團隊育人、家庭育人、活動育人、環(huán)境育人”八大育人工程,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在學校還組建了一支以校領導,黨政工團,政教處,年級組和班主任、政治課教師為骨干的德育工作隊伍,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保駕護航。在逸夫中學,每個年級的德育教育都在有計劃、分步驟進行,學校根據各年級學生實際情況、認知水平,結合《中學生德育大綱》《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要求,七年級重點加強日常行為習慣和養(yǎng)成教育和禮儀文明教育,八年級重點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九年級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同時對各年級還進行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核心的道德教育,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期中期末開設考試誠信考場(無人監(jiān)考考場),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使全體學生樹立了文明觀念,養(yǎng)成了遵紀守法、言行規(guī)范、文明自律的良好習慣,因思想道德教育扎實升入,逸夫中學多次被評為天水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今年10個班級、216名三好學生、51名優(yōu)秀學生干部和747名單項優(yōu)勝學生受到學校的表彰,優(yōu)秀學生達到65%。
逸夫中學多年來重點高中上線率等各項指標一直名列全市前茅,今年中考繼續(xù)保持驕人成績,天水一中、西北師大附中等名校對逸夫中學的學生青睞有加,這是學校長期著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結出的碩果。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學校始終將學生的和諧發(fā)展作為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著力點,已在“雙分”教改、外語教學、研究型學習、科技體育藝術素質培養(yǎng)、信息技術教育和心理健康六個方面形成明顯的辦學特色。2003年,學校以課程改革為契機,緊緊圍繞提高教學質量這一中心任務,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狠抓課堂教學和教研教改,在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和創(chuàng)新,實施“成績×等級×評語”評價模式和寒暑假作業(yè)創(chuàng)新模式,受到省課改專家的關注和好評,并將逸夫中學課改經驗在省內及西北片區(qū)推廣,學校教學質量、教研水平逐步提高,2005年,學校被評為“全省基礎教育課改先進集體”。
在每年的藝術、體育等級達標測試中,逸夫中學達到B級以上人數一直名列前茅,科技小發(fā)明、文體比賽中逸夫中學學生出手不凡。逸夫中學在進行緊張的教學活動的同時,積極為學生搭建平臺,使每個同學的興趣特長能夠充分展示,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學校利用實驗、電化教學設備和校園多網合一多媒體電教信息中心等優(yōu)越條件,堅持每周開展信息教育、科技制作、研究型學習、文藝體育特長興趣活動,促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和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諧發(fā)展。
深入開展群眾性的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是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建設和諧校園的主要途徑。建校以來,學校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把精神文明建設放在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營造教書育人的良好環(huán)境。針對學;A設施落后破舊的狀況,2005年學校投入30多萬元,硬化操場,更換籃球架、乒乓球臺、單雙杠等體育設施,又爭取資金100多萬元,對教學樓、實驗室進行全面維修,使學校教學條件不斷改善。多年來,逸夫中學把校園文化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著力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在教學樓、綜合樓的樓道懸掛名人名言、學生格言、雙語文明禮儀標牌。建起校園藝術長廊,辦起《希望》?,建校園廣播電臺、校園網站,開展“綠色校園”創(chuàng)建活動,豐富著全校師生的精神文明生活。
逸夫中學廣大師生在社區(qū)共建活動、社會公益事業(yè)中發(fā)揮帶頭作用。多年來,主動參與義務獻血,積極為困難人員捐款,支持清水縣白駝鄉(xiāng)袁溝村新農村建設,每年都出色完成扶貧濟困任務。去年“5·12”汶川地震發(fā)生后,全體師生在第一時間行動起來,黨員繳納“特殊黨費”3550元,教職工捐款10770元,學生捐款20235元。今年在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中,學校黨支部積極開展“四聯四促”活動,先后對麥積區(qū)、秦安縣的20戶農村貧困戶、城市低保戶給予幫扶,捐贈生活用品、現金累計2萬余元。廣大師生以發(fā)自內心的行動,使全校精神文明的大花園姹紫嫣紅,充分彰顯著文明單位的社會責任和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