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星期六),清水縣委書記、縣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劉天波深入黃門鄉(xiāng)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項調研,著重就當前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災后重建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進行了現(xiàn)場調研指導。
清水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剡海明,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縣委辦公室主任王馬代,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政局局長劉志偉及相關部門負責人一同調研。

劉天波一行先后深入黃門鄉(xiāng)下成村、小河村、馬什村等災后重建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現(xiàn)場,通過實地查看項目建設情況,查閱工程建設相關資料,與災后重建和易地扶貧搬遷農戶交談,詳細了解了各災后重建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選址、建設、工程進度、質量等情況,并就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要求。
劉天波在現(xiàn)場調研時強調,災后重建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工作是全縣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涉及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各相關單位在工程建設中一定要帶著責任和感情為群眾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特別是要把災后重建工作與全縣當前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保持群眾觀點,踐行好群眾路線,一心一意為廣大群眾辦實事、促發(fā)展。

調研中,劉天波還與鄉(xiāng)村兩級干部及災后重建和易地扶貧搬遷農戶代表進行座談交流,認真聽取了鄉(xiāng)村干部和群眾代表關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及災后重建和易地扶貧搬遷建設的意見建議。劉天波強調,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以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切實解決四風問題,轉變工作作風,服務人民群眾。在災后重建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中,更是要充分尊重群眾的觀點和意愿,讓群眾自己做主,各相關部門在項目建設中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十個不準”。一是對村級班子不強、 村民搬遷意見不統(tǒng)一、未進行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的不準立項;二是對沒有經村民大會選舉產生村民理事會的不準開工建設;三是對擬選址存在明顯地質災害隱患的不準開工建設;四是搬遷村未兌換好建設用地的一律不準開工建設;五是農戶遷建房屋,由農戶自選施工隊伍,鄉(xiāng)村兩級干部不準代替農民做主選擇施工企業(yè);六是鄉(xiāng)鎮(zhèn)不準單獨代替搬遷村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七是鄉(xiāng)村兩級干部不準插手原材料采購;八是對沒有聘請監(jiān)理和未建立質量監(jiān)管制度的搬遷項目不準開工建設;九是施工隊不準單方隨意變更設計圖紙;十是對目前已經做好開工準備但房屋仍未分到戶的一律不準開工建設。要切實做到“四個確!,即確保程序合法到位、確保資金封閉運行、確保質量合格達標、確保按期搬遷入住,真正達到搬得出、穩(wěn)得住、無問題、快發(fā)展、能致富的目標,全力推進我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和災后恢復重建整村搬遷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