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社火、扭秧歌、吼秦腔、辦晚會……剛剛過去的春節(jié),我市廣大農村用具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社火等形式,自娛自樂,讓自己的文化生活顯得豐富多彩。
秦州區(qū)秦嶺鄉(xiāng)楊家咀村是一個只有50多戶人家的村莊,盡管村莊不大,但在春節(jié)期間,卻又耍社火又辦晚會,而且規(guī)模一點也不小。村里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不僅有舞蹈、歌曲,而且有小品、相聲、啞劇,內容大部分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十分豐富。晚會在村里演出了3次,每次都吸引了大量觀眾,不僅有本村的,而且有鄰村的。由于晚會在我市許多村莊都是新生事物,許多人都很好奇,尤其許多中老年人都沒見過,他們看完之后,都不由對晚會豎起了大拇指。
據楊家咀村黨支部書記楊永安介紹,村里辦晚會,村民熱情非常高,大家各司其職,有編劇、有導演、有劇務,而且演員們排練、演出都非常認真。鄉(xiāng)上也非常支持,鄉(xiāng)黨委書記王新強等鄉(xiāng)上領導也專程到村里進行指導。另外,演出期間,觀眾也比較文明,掌聲非常熱烈。楊永安說,由于大家都忙于辦晚會、耍社火,村里酗酒的人少了,無事生非的人少了,賭博也幾乎絕跡,很好地帶動了鄉(xiāng)風文明。
除了辦晚會,楊家咀村同時還耍起了社火,敲鑼打鼓、舞龍舞獅,顯得十分熱鬧。楊家咀村社火最核心的部分是秧歌,幾個人圍在一起,邊扭邊唱,有時邊上還有人幫腔。他們的唱詞以歷史典故為主,也有的取材于古代神話、戲劇故事等,要么贊美善良、鞭笞丑惡,要么謳歌勞動、控訴剝削;蛘咝箤τH情、愛情的追求,或者傾訴命運的不公和生活的艱辛。
秧歌作為勞動人民的口頭創(chuàng)作,歷經民間藝人多年的錘煉,顯得鄉(xiāng)土氣息濃郁而唱詞優(yōu)美,因而在民間尤其在中老年人中廣泛流傳。如《猜十字》的唱詞是:
猜一個字一張弓,箭射紅燈救秦瓊;
十二羅成城圍定,折了楊陵百萬兵。
猜過二字只兩船,王侯公子站江邊;
洛陽橋上畫十景,洞賓三戲白牡丹。
猜個三字三圣公,桃園結義拜弟兄;
要知弟兄名和姓,劉備張飛和關公。
……
如《王襄臥冰》就取自民間傳說:
王家莊有個王員外,所生一字叫王襄。
王襄三歲離老娘,王襄六歲請后娘。
請的后娘好心腸,把王襄送到西書房。
三天學會三字經,六天學會百家姓。
老娘得了胃腸病,想吃鮮魚喝魚湯。
……
(王襄)帽子掛在楊柳樹,衣裳放在江岸上。
熱身爬在冰凌上,熱得冷冰扎扎響。
感動了江里老龍王,一對鮮魚送上江。
……
這些秧歌唱詞,語言樸實精美,深遠悠長,唱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真切感人,因而在表演時,場上場下很容易形成共鳴和互動。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人養(yǎng)一方藝。在我市廣大農村,都流傳有各具特色的秧歌。在秦州區(qū)南路的汪川鎮(zhèn)一帶,唱秧歌時中間有老藝人手持高傘(紙糊的一種傘狀表演道具),周圍則由少男手持花棍(一種由彩紙糊成的棍),少女手持花燈,邊舞邊唱。如唱節(jié)氣的:
男:我說我的一,誰對我的一,什么花開在正月一。
女:你(呀)說你的一(來),我(呀)對你的一(來),迎春花(呀)開在了正(呀么)月的一(呀)。
在我市,秧歌只是社火的一種形式,其它的還有獅子、龍燈、旱船、高蹺、高臺、馬社火等,可見社火內容相當豐富,因而過節(jié)選擇娛樂的形式也非常的多。今年春節(jié),麥積區(qū)五龍鄉(xiāng)陳灣村進行了舞獅表演,秦腔演唱會等,秦州區(qū)汪川鎮(zhèn)成河村進行了高臺表演,人物造型均取自歷史故事,如三請諸葛等。麥積區(qū)花牛鎮(zhèn)的村民則進行了秦腔演出,他們用鄉(xiāng)音謳歌生活,謳歌和諧,謳歌真善美,謳歌越來越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