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中播散真愛
——記東關(guān)街道盛源社區(qū)優(yōu)秀志愿者于冬梅

。ㄇ刂輩^(qū)外宣辦 辛志鋒)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個人如果能時時處處從小事做起,數(shù)十年如一日,為別人著想,不厭其煩的幫助弱者,需要有一顆火熱的心和堅定的毅力。
于冬梅,今年66歲,是盛源社區(qū)的居民,她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古訓。
1995年她從紙箱廠買斷下崗后一直住在小區(qū)里。六十幾平米的房子,住著她和老伴、女兒一家三口,生活不算寬裕,但很幸福。她說,自己沒有什么興趣愛好,唯一的“毛病”就是愛操心,見到誰家有困難,要是不去幫忙,心里總是一個疙瘩,別提有多難受。
記得2003年,小區(qū)居民高國喜的丈夫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家里的重擔全部落在了高國喜身上。16歲的兒子正在上高中,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和巨大的精神壓力使整個家庭陷入了困境。她知道后,在小區(qū)院內(nèi)和臨街的商鋪門口張貼倡議書,動員左鄰右舍給高國喜家募捐醫(yī)藥費。當時正值隆冬,天寒地凍,整整下了三天大雪。她一個人到處奔走,募捐了整整三天。三天下來,在小區(qū)居民中籌到了2000元,在運輸公司籌到1000元,在制藥廠籌到2000元,在臨街商鋪籌到1000元。當她把這6000元救命款送到高國喜的手里時,高國喜連聲道謝,感動地淚流滿面。然而,6000元善款并沒有挽回一條鮮活的生命,無情的病魔還是吞噬了高國喜丈夫的生命。接著,于冬梅老人又幫助高國喜料理了丈夫的后事。如今,只要有時間,高國喜都會來看望我,我們已經(jīng)從普通的鄰里變成了親人。每當回憶起往事,高國喜總是感動地說:“當初如果沒有于大媽的幫助,我是熬不到今天的!
小區(qū)里有一位80歲的回族老人,叫馬彩玉;加行呐K病、肺氣腫,需要常年吃藥、去醫(yī)院檢查。由于其子女常年在外工作,無法照顧老人,這給馬彩玉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不便。于冬梅就主動去找馬彩玉老人,定期攙扶她到醫(yī)院檢查。排隊、掛號、繳費、聯(lián)系醫(yī)生、取藥……像照顧親人一樣給馬彩玉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讓她感受到親人一般的溫暖。除此之外,她還充當起了馬彩玉的“理財總管”。由于馬彩玉老人不識字,每月領(lǐng)取社保金就成了個大難題。于冬梅便主動承擔起了每月定期給老人領(lǐng)取社保金的任務。一到領(lǐng)取社保金的日子,就攙扶馬彩玉一起到銀行給老人取錢,并送老人安全回家。時間長了,銀行辦業(yè)務的工作人員都熟悉了我們這對“姐妹”。一提起“于冬梅”這個名字,他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夸獎,說她是當代活雷鋒,年輕人學習的好榜樣。
于冬梅曾在居委會工作過,雖說如今已離開社區(qū)十幾年了,但仍然是社區(qū)的“編外職工”。只要聽說國家有惠民政策出臺,便會主動承擔起義務宣傳員的工作。哪里有居民,就把黨的好政策宣傳到哪里。2011年年底,區(qū)上給城鄉(xiāng)居民辦理社會養(yǎng)老保險。當時,有部分居民思想上有顧慮,不想?yún)⒈!S谑,于冬梅老人出東家進西家,拎著那已經(jīng)磨損褪色了的“工作包”,裝上宣傳資料,苦口婆心的宣傳,使群眾很快打消了心里的疑慮,積極主動的參加了養(yǎng)老保險。平時,只要社區(qū)組織義務勞動,更是義不容辭,總是第一個參加。她跟社區(qū)干部開玩笑說:“社區(qū)義務勞動不叫我,我跟你們急”。其實,她覺得只要自己腿腳靈便,多參加社會勞動,不僅可以改善社區(qū)環(huán)境面貌,同時又鍛煉了身體,真是一舉兩得。社區(qū)居民肖秀英、王秀秀、楊桂蓮由于年老體弱、行動不便,每到低保蓋章的時候,于冬梅老人就會操他們的心,主動上門替她們蓋章簽字!爸灰吩冢覀兙桶残摹,這是我?guī)椭^的人對我最多、最好的評價!霸诰用裥^(qū)生活,都是鄰居,難免遇上誰家過世人的事!痹谏鐓^(qū)她還承擔著一項很多人難以勝任的工作,那就是給去世了的人穿衣送終,當有人問她如何會做,并做到不避諱、不害怕。她笑笑說:“一開始自己也不會,都是逼出來的,年輕人難免急得亂了手腳,來找自己幫忙我能不幫嗎?也不知道怎么了,給去世的人穿衣服一點也不害怕,其實掌握了規(guī)律也不難!睙o論是誰,無論是什么事只要有人需要幫助,我的腦子里從來沒有“麻煩”兩個字,從不推辭。
她不但把溫暖傳遞給身邊人,還想把自己的愛心傳向更遠的地方。有一次,在乘坐公交車時撿到了一個存有一萬七千元的農(nóng)行存折,幾經(jīng)周折,找到了在市三中任教的失主。面對失主的感謝,她再一次婉言拒絕。當有人問起她這樣做是圖個啥,她爽朗地說:“啥都不圖,就圖個高興,心里快樂就行”。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看到電視新聞上那些受災的群眾缺衣少食,全國各地的好心人自發(fā)送去了急需的物資,那感人的場面深深的觸動著于冬梅老人的心!盁o論如何,也要為災區(qū)人民做點什么”,這樣的想法促使她走出家門,走進左鄰右舍、轄區(qū)個體經(jīng)營戶中給災區(qū)募捐,幫助那些最需要的人,短短十幾天就籌集到捐款2000多元、衣物60多件。
為了能增加家里的收入,盡快還清房子的銀行按揭貸款,她在花鳥市場承包了公廁;B市場人多事雜,每天都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一天,在打掃衛(wèi)生時,看到有個男人躺在地上一動不動,一開始還以為是喝醉酒的人暈倒了,上前去推了推,不見醒來。再仔細一看,倒在地上的人已經(jīng)氣絕身亡了。于是她趕忙放下手中的活,把死者搬到干凈的地方,給他擦洗身子,穿好衣服,并聯(lián)系到死者的家屬。經(jīng)查證,此人由于心臟病突發(fā)而死亡。事后,死者的家屬要給錢表示重謝,她說:“這個世上誰都會遇到困難,能伸手幫助別人也是一種福氣,而不是要等別人的感謝!
一個人是否擁有幸福,關(guān)鍵在于他(她)是否擁有快樂,這種快樂不是靠索取,而是靠奉獻,這就是她對人生意義的理解。有這么兩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