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街道進步巷社區(qū),有一位68歲的老人,她勤勞、善良、樸實,通情達理、愛護兒媳,既是鄰里稱贊的好婆婆,也是社區(qū)活動的熱心人,更是一個特殊家庭的“頂梁柱”。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這位老人——張桂英。
今年68歲的張桂英,除了每天給老伴做飯洗衣外,一有時間,她都要到兒子家里來看看,幫兒媳婦干一干家務活。張桂英的兒子患有精神分裂癥,常年需要人照顧。兒媳任春菊曾患有乳腺癌,2012年做了手術。手術期間,張桂英既要給老伴、兒子、孫子做飯洗衣,還要在醫(yī)院照顧兒媳婦。60多歲的她,卻從沒有喊過一句累。
手術后,兒媳婦病情基本好轉(zhuǎn),但每月還需服用大量藥物,家庭生活靠低保來維持,十分困難。每個月,張桂英就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一千多,交給兒媳婦,讓她購買藥品、補貼家用。孫子從小學到現(xiàn)在,所有的學費也是張桂英支付的。從98年兒子結婚,到2010年,張桂英一直和兒子、兒媳婦生活在一起,通情達理的她從來沒有和兒媳婦紅過一次臉,她們之間互敬互愛,相互關懷,婆媳關系處得勝似親母女。
2010年,張桂英覺得孫子長大了,家里房屋比較窄小,便和老伴主動搬了出來,在外面租房住。雖然在外面住,但是張桂英兩三天就要回一趟兒子家里,她知道,兒媳婦要打工,又要照顧兒子,很不容易。因此,她和兒媳經(jīng)常說說貼心話,在生活中,她身為長輩,無微不至地照顧兒媳。
除了操持家務,張桂英可謂是“兩頭忙”,她還積極參加社區(qū)活動,當城市協(xié)管員、網(wǎng)吧監(jiān)督員、鄰里糾紛調(diào)解員等,只要有閑余時間,她就積極參與到社區(qū)活動來。
常言道:家和萬事興。雖然家里情況特殊,張桂英本人也有高血壓等老年病,但她依然用自己年邁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庭,對待家庭全力以赴,對待兒媳婦如同親生女兒,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如何做一個好婆婆的標準。(王選 辛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