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線“天路萬里行”活動報道之四
走進天峻縣

天水在線青海報道 9月10日至11日,“天路萬里行——兩岸四地主流媒體青藏高原‘新聞文化長征’之旅”采風活動走進青海省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天峻縣青海圣裕源煤炭有限公司、金泉鹿場、西王母石室采風。

10日晚,青海圣裕源煤炭有限公司舉辦篝火晚會為采風團一行接風。身著艷麗民族服裝的姑娘、小伙子們和賓客一起圍繞篝火載歌載舞。

天峻縣地處青海湖西北部,祁連山南麓,柴達木盆地東部,因境內的環(huán)青海湖十三名山之一的“天峻山”音譯而來。全縣總面積2.57萬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場占總面積的50.1%。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勢高峻,氣候寒冷。全縣轄3鎮(zhèn)7鄉(xiāng)62個牧委會和2個社區(qū),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集地區(qū),有藏、漢、回、蒙古、撒拉等15個民族,總人口4.7萬人,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98%,在這里西王母文化為代表等多民族聚居、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民俗特點十分濃郁。

畜產品、煤、可燃冰、旅游是推動天峻經濟發(fā)展的四大資源優(yōu)勢稟賦,其中已探明煤儲量為33億噸,占全省煤炭儲量的66.9%,是支撐柴達木循環(huán)經濟試驗區(qū)發(fā)展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石灰石巖礦D級儲量為12.9億噸,儲量、品位居全省前列。另外,在木里地區(qū)永久凍土層首次發(fā)現(xiàn)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是一種純度高、類型新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各種經濟價值及藥用價值的22科、37種;境內可入藥的野生植物有193種,常用的有80余種;天峻的巖畫群、石經院、西王母石室、喇嘛寺、天峻山、疏勒山、冰川等多處旅游秀美景色,具有廣闊的開發(fā)前景;天峻的生態(tài)畜牧產業(yè)“梅隴”模式更是享譽省、州,走出了一條高原畜牧產業(yè)發(fā)展的成功之路。

青海新聞網(wǎng)訊 (本網(wǎng)記者 劉志強 攝影 報道)九月,進入秋季的青海天氣有些涼,但是從省外來青海參加“天路萬里行”的媒體記者、學者們的臉上卻洋溢著燦爛的微笑。

9月10下午四點鐘,我們從青海湖出發(fā),直達青海天峻縣。當我們坐在車上行駛時,雙眼看到的是美麗的景色,綠色的是青海湖的水、藍色的是天空、黑色的是青海湖邊的牛、白色的是羊群……我估計,這么好的風景只有在青海湖有,這么好的景色,也只有到達青海才能看到。
一路奔馳后,我們進入了天峻縣。天峻縣隸屬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西北部、柴達木盆地東緣,東鄰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和剛察縣,南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西毗德令哈市,西北與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為界。是海西州唯一的牧業(yè)縣,煤炭和畜牧業(yè)是主要產業(yè)。

據(jù)資料顯示,漢代以前,天峻為羌地。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誘卑禾羌獻地,置西海郡,天峻歸西?ぽ牭兀趺У鼗识(公元23年)西?U,復為羌地。
東晉十六國時,為鮮卑己弗部(又稱己弗勿敵國),北魏太武帝神鹿年間,天峻地區(qū)成為吐谷渾屬地。隋煬帝大縣五年(公元609年)年破吐谷渾國,在其故地設置郡縣、其中西?ぶ瓮鹿葴喒识挤钩,領宣德、威定二縣,天峻地區(qū)為宣德縣地。隋亡,吐谷渾復其故地。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攻敗吐谷渾,天峻地區(qū)改屬吐蕃國。
北宋初,這里曾為吐蕃角廝羅地方政權轄區(qū)。蒙古憲宗蒙哥三年(公元1253年)置吐蕃待處宣慰司(治河州),天峻地區(qū)為吐蕃等處宣慰司轄區(qū),屬宣政院。

在青海,天峻縣是一片美麗而富饒的地方,這里有美麗的草原,這里有富有的礦山,這里有青海最好的牛羊肉,這里還是青海的經濟大縣。
我們的晚餐在天峻縣美麗的草原上進行,因為在我們到達天峻縣時,天還沒有黑。這個時候正是草原風景最美的時刻,看著金黃色的草原,以及草原上的牛羊,大家頓時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拿起相機瘋狂地拍了起來,把最美的風景收藏在相機中。
草原的夜晚是美麗的,而天空中的星星也是格外的亮。我們行走在草原上,眼前不感覺到黑暗,那是因為有星星在為我們照亮前進的路。
天峻,一片有故事的土地

青海新聞網(wǎng)訊 (本網(wǎng)記者 劉志強 攝影 報道)9月11日,7點30分起床,8點吃飯,8點30分出發(fā)。
這樣的規(guī)律對我們上班的人來說,幾乎每天都是這樣。但是今天不同的是,我們現(xiàn)在的位置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這里微風徐徐,一陣風吹來后,我們都打起了冷戰(zhàn)。
這樣的天氣,對于“天路萬里行”的成員來說是一種考驗,這種考驗不僅是精神上的,更是對身體的一種考驗。當車子行駛在天峻縣的縣城上時,每個人的臉上都表現(xiàn)出一種“豁出去”的感覺。還好,大家都帶了足夠的保暖衣服,所以,對這樣的天氣,大家有信心。
我們今天去的第一站是天峻縣養(yǎng)鹿廠,去那里了解養(yǎng)鹿人的生活和有關鹿的基本情況。當車過布哈河時,大家在車里發(fā)出了一陣陣尖叫聲,“太美了,太美了,這里的草地這么的黃,保護的也很好!
在養(yǎng)鹿廠,雖然天氣很冷,但是大家并沒有退縮,大家一邊參觀養(yǎng)鹿廠,一邊在草地上進行著攝影創(chuàng)作。陪同我們的天峻縣委宣傳部的負責人說,近年來,天峻縣大力保護生態(tài),特別是對一些破壞生態(tài)嚴重的企業(yè)進行關閉和整治,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片土地需要大家的保護,特別是像天峻縣這樣的生態(tài)地區(qū),更加要保護起來。參加“天路萬里行”的各位媒體記者和文化學者紛紛表示,天峻縣在生態(tài)保護方面做到了前面,這種精神值得發(fā)揚下去。
一路歡歌一路行。從鹿廠出來后,我們去了西王母石室,西王母石室位于關角山下的一座小山,高僅20多米,西側有一神奇的山洞。洞內有一個可供四人并坐的天然石炕,天生一個仙人洞。距此不遠處有一座山,山頂如斬削的平臺,而石室所在的這座山峰傳說是美猴王與二郎神大戰(zhàn)被斬削下來的山尖。許多美妙的傳說令人浮想聯(lián)翩,感嘆不盡大自然的奇巧與神秘。
在此次“天路萬里行”采風團里,大部分成員來自省外,但是,他們對青海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幾乎都有所了解。每到一處,他們幾乎都能說出一些關于這個地方的文化和歷史。在西王母石室,大部分學者都能從不同角度講解這個美麗的神話傳說。
在今天的采風活動中,我們行走了約410公里,于晚上6點鐘到達都蘭縣,成員們沒有感覺到累。在到茶卡高速路口時,一群駱駝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許多攝影人在還沒有停穩(wěn)車時,已經在車里拿起相機使勁地拍了起來。等大家拍完后,紛紛說,這不是傳說,今天我們確實拍到了很多的駱駝。
天峻,一片美麗而富饒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我們雖然停留的時間較短,但是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歷史文化給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說,天峻的美,不是因為她有美麗的自然風光,而是她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