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 盡顯孝老情
—記王尹鎮(zhèn)最美媳婦胡小花事跡材料

胡小花,1974年2月出生,王尹鎮(zhèn)郝康村人,一個普通農(nóng)村婦女,她用二十個春夏秋冬,詮釋“孝”和“愛”的傳統(tǒng)美德,自從走進郝康這個村,走進成文這個家,用她的年輕,聰穎,吃苦孝道努力盡好一名妻子、媳婦和母親的責任,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
一、孝老愛親,家庭和睦育幸福
看了下面這段文字,我不知道您會怎么聯(lián)想?或許覺得只是在平常生活中一個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jié)。但是我覺得在金錢至上、世風日下的當今,胡小花—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為我們所傳遞的是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風氣和正能量。從平凡中不凡之處使我們看到其樂融融的一家。尊老敬上,互助互愛。多年來,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者孝道,印證著她的孝心,展現(xiàn)了一個農(nóng)村婦女淳樸真誠的坦蕩情懷,詮釋著一個農(nóng)村媳婦的博愛、仁慈、善良的美麗形象。
自結(jié)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公、小姑生活在一起。那時公公已年過六旬,體弱多病,胡小花像照料自己的父親一樣伺候著公公。公公因常年干著繁重的農(nóng)活,身體狀況欠佳,大部分的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丈夫又得外出打工賺錢,伺候公公的重擔就落在了她的頭上。夏天,公公雙腿浮腫,上面長滿了密密麻麻的一層小水泡,一脫落,就流出腥臭難聞的液體。每當這時,胡小花總是給老人擦洗,并敷上藥。冬天,為了不使老人吃涼飯,他用一個小盆倒半盆開水,將飯、菜放入盆內(nèi)溫著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就這樣,她熱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一做就是幾年,她無怨無悔,在她心中,丈夫的父親就是她的父親,照顧公公就是她的責任。公公對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說,‘只要半天聽不到媳婦說話,看不到媳婦的影子,心里就有些牽掛,就好像身邊少了什么人似的。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后來公公大小便失禁,為了不使公公身體受委屈,她毫不害羞地替公公換內(nèi)褲,換后并用溫水洗擦干凈。臭氣刺鼻,引起她的嘔吐,她只好強忍著替公公換好,把該洗的衣服洗掉,自己再蹲在一邊去翻胃。鄰居說他有福氣,公公卻說,“都是媳婦照顧得好,讓我多在世上活了幾年。”
一個媳婦對公公的孝心,就如同披在身上的一件新衣裳,時間久了,親戚鄰居都會看到,也都會被她的舉動所感動,老年人冬天曬太陽,都在把好媳婦的事掛在嘴上,一位八十多歲的鄰居,逢人就夸,“村子那么大,那么多的媳婦,從來沒見過她這樣孝敬的。”

二、勤勞致富,勤儉持家奔小康
胡小花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刷買燒能儉則儉,樸素勤儉為本,一家人都沒穿過什么名牌,就連桌椅、沙發(fā)等家俱都是很普通的木制用品,甚至不如村里很多老百姓家的用品。就是去城里買東西也舍不得花錢坐車,騎著她那輛腳蹬三輪。再晚也舍不得在街上吃一頓飯,就是買個燒餅回家也是塞給婆婆和孩子手里。走進胡小花的家,你會感覺到有一股農(nóng)民質(zhì)樸的氣息,但是簡而不亂,物品的擺放井井有條,環(huán)境整潔舒適。
三、和諧鄰里,共筑文明譜新風
胡小花在生活中,總是為別人著想,樹立榜樣,影響全村,團結(jié)鄰居,她與親朋鄰里友好相處,做到以誠待人,不計小節(jié)。大家都覺得她非常親切,很有親和力。每當左鄰右舍遇到急事,她都會及時趕到,無償勞動,下雨了人家都 往家里跑,但是她知道誰家的糧食還曬著 需要幫忙往屋里背,誰家蓋房子缺少人手她就主動去 幫助做飯,喜憂事她總是跑前跑后盡自己的全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當鄰里鄉(xiāng)親身患重疾,她都會及時去探望,伸出援助之手,鎮(zhèn)上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她都積極參加。
四、愛在頌揚中沉淀
溫馨的家庭是和諧社會動力的源泉,胡小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提倡了全民文明,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孝道的精神,“尊老、敬老、愛老、養(yǎng)老、助老”的傳統(tǒng)美德。情系老人,情系村民,彰顯了一個先進農(nóng)民的優(yōu)秀品質(zhì)。她的愛發(fā)自于內(nèi)心,從沒有隨著物質(zhì)、榮譽浮起,在村民的稱贊中,她顯得更加簡單樸實,她得愛慢慢的沉淀得更深了。在日漸喧囂的世界里,她的愛,她的行動,給我們吹來了一股和諧社會的春風,讓所有人的心中也漸漸的沉淀了許多許多得愛。她對老人的孝道,對村民的熱情,這種無怨無悔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社會所提倡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