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一線寫忠誠
灘歌鎮(zhèn)杏灣村第一書記兼幫扶隊長陳小龍抗洪搶險救災記

7月1日以來,武山縣灘歌鎮(zhèn)出現(xiàn)持續(xù)強降雨天氣,道路塌方、橋梁沖毀、堤防垮塌,地處灘歌鎮(zhèn)北部山區(qū)的杏灣村出現(xiàn)農(nóng)田坍塌、部分群眾房屋嚴重受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遭受嚴重威脅。在此危急時刻,灘歌鎮(zhèn)杏灣村第一書記兼幫扶隊長陳小龍同志與幫扶隊員、村組干部火速投身搶險救災第一線,以一名普通干部的身份表達對黨對人民的赤子忠心。
堅守一線,不言放棄
7月2日,他和幫扶單位縣工商局的領導徒步冒雨3個小時,到該村溫家坡組查看險情,一路上,鞋被陷到泥里,就先抽出腳,在回頭用手拽出鞋。雨情就是命令,7月3日,在白天三次到四河灣排查險情,了解情況的基礎上,下午18點,雨又開始下,考慮到四河灣滑坡點下面群眾的安全,他冒著大雨,踏著泥濘到四河灣對存在危險的劉吉明、劉志剛、張調卓等6戶群眾進行緊急撤離安置,2人安置到村書記家,其他人到村委會暫時居住。陳小龍時刻把群眾的安危銘記于心,對隨時可能發(fā)生的險情,他從不抱僥幸心理,對村上的老人,他不厭其煩的囑托:“老人家,房后的山體已經(jīng)發(fā)生了滑坡,這房子不安全,不能住了,一定要搬到村委會暫時居住。
工作中,他總是把防汛減災常識宣傳掛在嘴邊,力爭做到家喻戶曉。正是這份執(zhí)著和關切,使群眾的防汛減災意識和避險能力普遍得到了強化,從而有效提高了群眾在災害發(fā)生時提前自覺轉移的主動性,有效縮短了群眾安全轉移的組織時間,降低了災害損失。
嚴防死守,排除險情
災情就是命令,危難更顯擔當!叭罕娮》堪膊话踩?”是當下他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受強降雨的影響,杏灣村各個自然村都有不同程度的災情,房屋13戶有不同程度受損,一方面,陳小龍同志積極向上級領導匯報情況,和幫扶隊員、村組干部、群眾一起積極防汛救災;對影響交通和群眾安全的坍塌泥土及時和群眾一起清理,對倒塌樹木及時砍伐;另一方面,以自然村為單位,安排專人在自然村隨時排查險情,在有可能出現(xiàn)坍塌的地方進行值守。7月5日凌晨2點,在得知杏灣組張保芳屋后山體出現(xiàn)裂縫后,他第一時間和村干部趕到到現(xiàn)場,勸阻張保芳和五保戶張俊德撤出,對家中人員安置到鄰居家和村委會帳篷中暫時居住,確保不讓一戶群眾面臨險情威脅。

盡職盡責,調度到位
駐村以來,他和村組干部嚴格落實24小時在村值班值守制度,時刻關注雨情災情,連續(xù)多日沒吃過一頓香甜飯、沒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風吹、雨淋、熬夜,身體透支嚴重,臉色變黑,顯得疲憊異常。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組織村兩委把防汛救災作為當前的中心工作,自覺服務群眾,密切黨群關系,做到“察民情、解民憂”。在一手抓好災情隱患排查的同時,一手抓好了群眾生產(chǎn)自救,力盡所能的為受災群眾提供了有效的幫助,確保群眾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時刻提醒工作隊員、村組干部和群眾一定要保證人身安全,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基礎上進行生產(chǎn)自救。7月6日,他又和國土部門技術人員對疑似滑坡地點進行鑒定,采取有關措施,穩(wěn)定了群眾情緒。
突出宣傳,加強引導
充分利用廣播、微信、入戶宣傳等方式,加強防汛搶險救災工作的宣傳和防汛避險應急知識宣傳,向村上的群眾及時發(fā)布預警信息,提醒群眾一定要提高警惕,時刻防范山洪泥石流。對村上的險段險點及時告知群眾,最大限度提高群眾的安全防災意識。連續(xù)多日對四河灣、陽屲、杏樹灣組滑坡隱患、垮塌路段、危舊墻體等險情險段用廢舊橫幅設立安全警示標線15處,設定安全警戒線,時刻提醒群眾遠離安全隱患處。
同時,他還積極疏導群眾情緒,消除群眾的心理恐慌,鼓勵引導受災群眾開展生產(chǎn)自救。為了幫助群眾盡快樹立戰(zhàn)勝災害的信心和決心,每天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到臨時安置點和群眾家中開展情緒安撫等工作,對沒人照顧的孤寡老人和五保戶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就這樣,用自己的真情一步一步的走到了群眾的心里,用自己的耐心和細致一點一點地解開了群眾心頭的“疙瘩”,讓群眾舒開了緊攢的眉頭。
夜幕降臨,工作隊成員又開始連夜奮戰(zhàn)。對夜間可能出現(xiàn)的險情及時判斷,他又及時作出安排,對出現(xiàn)院落塌陷、墻體裂縫、屋頂漏水等情況的受災群眾,進一步詳細排摸,及時提醒注意安全,時刻提高警惕,以免發(fā)生次生災害,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哪里有險情,他就出現(xiàn)哪里;哪里有災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穿在身上的衣服淋濕了,又被體溫烘干,再淋濕,就這樣都不知干了、濕了多少回。面對受災群眾,他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到思想上一絲不茍、責任上一環(huán)不漏,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為把洪災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